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当债务人未按照约定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通过拍卖、变卖该财产来优先受偿。
我国对留置权的适用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变迁。1995年《担保法》规定留置权仅限于合同债权,并且仅限于保管合同、货运合同和承揽合同。1999年《合同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仓储合同和行纪合同。直到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我国的立法对留置权采取了开放式原则。只要符合留置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并且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得留置或当事人没有约定不得留置,留置权可以适用于各种债权。
留置权具有以下属性:
(一)留置权具有物权性
留置权发生两次效力,即留置标的物和变价并优先受偿。尽管民法通则将留置权规定在“债权”一节中,但通说认为留置权具有物权性,是一种担保物权。
(二)留置权具有不可分性
在债权得到全部清偿之前,留置权人有权留置全部标的物。留置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即使债权发生分割或部分清偿,留置权的效力不受影响。只要债权未被全部清偿,留置权人可以对留置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三)留置权具有从属性
留置权从属于其所担保的债权,留置权的成立以主债权的成立为前提,随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留置权的优先受偿范围决定于债权的范围。
(一)民事留置权成立要件:
1、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留置权的主体为债权人,留置的标的物必须是债务人所有的动产。债权人必须以合法的方式占有债务人的动产,直接、辅助或间接占有均可。持有动产并不等同于占有,非依法占有的情况下不能行使留置权。
2、债权人占有的动产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留置权的成立要求债权和留置物来自于同一特定的合同关系。
(二)商事留置权成立要件:
商事留置权的成立要件排除了债权和留置物来自于同一特定合同关系的要求,只要满足企业之间的关系,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即可成立商事留置权。
(三)留置权成立消极要件:
1、债权人留置债务人的动产违背公序良俗原则。
2、债权人行使留置权与债权人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3、债权人行使留置权与当事人在合同中特殊约定相抵触。
4、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5、留置权人丧失对留置物的占有,留置权消灭。
(一)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对“债务人动产”是否必须是“债务人所有的动产”未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和《担保法司法解释全文》第108条的规定,留置权可以善意取得。
(二)留置权善意取得一般应满足以下要件:
1、债权人取得债务人交付的动产的占有。
2、债务人交付的动产非其所有。
3、债权人在取得占有时不知其占有的动产不属于债务人所有。
4、债权已届清偿期。
5、债权人对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
留置权在不同合同类型中的适用范围。在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中,留置权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权利责任做了详细的阐述。当合同一方未履行支付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物品进行折价或变卖以清
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问题。商事留置权是在商业交易中,债权人可以留置自己占有的债务人的物品或有价证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符合其立法目的,对交易各方利益平衡和社会成本减少有重要作用。
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担保物上的相互关系和效力。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上的权利,留置权和质权涉及动产的占有。三者都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目的,并在特定财产上设定权利。在担保物上,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但具体情况会根据担保物
留置权与质押权的优先性。在我国物权法规定下,留置权无论在哪种担保物权之前设立,都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质权和抵押权是两种担保方式,分别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在担保物权中,留置权的优先级高于质押权和抵押权。案例分析中,修理店因王某未支付修理费而留置机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