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受人在约定交房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请求出卖人交房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买受人应在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出卖人交付房屋的请求权。如果超过两年诉讼时效期间才请求交房,买受人因未行使权利而失去胜诉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买受人在约定交房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请求交房并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已超过诉讼时效。应该区分出卖人在约定交房期限是否具备交房条件,分别进行处理。
关于买受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才请求出卖人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也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出卖人的主要义务是转移房屋的占有权,更重要的是转移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出卖人仅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未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即未履行转移房屋所有权这一最重要的主要义务,已构成违约,诉讼时效期间应从违约之日起计算。因此,买受人如果超过两年未请求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将失去胜诉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如果房屋已经交付给买受人并且买受人已经实现对房屋的占有,买受人请求出卖人转移房屋所有权和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出卖人应在约定的期限内交付房屋,买受人可以请求出卖人交付房屋。这个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应适用《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在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上,应区分具体情况:
如果房屋具备法定的交付条件,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房屋尚不具备法定的交付条件,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房屋具备法定的交付条件之日起计算。
如果出卖人已经交付房屋给买受人,并且买受人已经实现对房屋的占有,买受人请求出卖人转移房屋所有权和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购买预售商品房时,开发商常常承诺按时交房,但实际上却不能如购房者所愿。在开发商逾期交房,并且在催促之后仍然不交房的情况下,购房者是否可以要求开发商办理退房手续?如果退房,能否要回定金和首付款?如果开发商既不办理退房手续又不交房,购房者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存在时间限制?
诉讼时效制度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制度适用于债权关系,即对违反合同约定的债务人或侵权行为人享有的财产请求权。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对于索赔时间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法律和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应按特殊规定办理。此外,在人身关系范围内,对各种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不受时效限制。例如,公民、法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姓名权、荣誉权、知识产权中的署名权等不受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制度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具有以下法律特点,与其他民事法律事实不同:
诉讼时效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以法定的事实状态即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连续存在作为适用依据,不受当事人意志的决定,因此与其他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不同。
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即有关诉讼时效的民事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一经法定,当事人必须遵守,不得排斥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协议变更法定的诉讼时效制度内容或预先放弃时效利益等行为都是被法律禁止的。
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是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与其他民事法律事实产生权利或消灭实体的法律后果不同。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手续。签订转让合同,包括预售契约编号、转让原因等,需经房地产开发企业认可并签字盖章。转让双方需办理预售转让登记手续,并依法缴纳印花税。若购房者要求更名,可在预售契约上按一定条件更名。转让过程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审批、缴纳费用等,不
强拆强搬住房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的问题,指出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法律进行判断。文章还介绍了国家征地时花椒树的赔偿标准以及棚户区改造拆迁的补偿标准,涉及品种、品质、生长阶段、地区差异、政策规定等多方面因素。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被亲戚拆除的,如果当事人主张赔偿的,有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为3年。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房屋抵押贷款后产生纠纷的,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是有时效限制的,起诉时效一般是3年。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