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在签订的时候,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情况是不得进行解除的,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下,当然是可以进行解除的,当然是有正当的理由,否则的话可能会引发相应的纠纷。那么,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情况有哪些?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人单位行使即时解除权的许可性条件是什么
一、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行使即时解除权的许可性条件限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六种情形之一。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期限,在这段期间,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有权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则需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虽然这种规定看起来不平等,但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劳动关系的平等。劳动者在入职前难以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已经明确了职位要求,因此在试用期内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能提供证明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劳动关系争议中制胜的关键。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行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必须能提供符合法律规定形式的规章制度,并证明员工确实违反了相应制度且程度严重。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果出现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行为,对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尚不够受刑事处罚的程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例如,因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或者经常产生废品、损坏设备、浪费材料等。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必须能提供明确的、合法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如果因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被劳动教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教养是对有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强制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处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必须能提供被劳动教养的事实作为依据。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拒不改正
劳动合同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亲自履行,劳动者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时,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然会影响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如果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兼职,并且对本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并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要求。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使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行为违背了真实意思,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行使即时解除权时,必须符合以上许可性条件,并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劳动法的规定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的平等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谨慎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