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费用由公司或被告承担。然而,为了防止恶意股东滥用代表诉讼权利,法院有权根据具体情况,根据被告的申请,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告股东提供担保以支付公司或被告参加诉讼的费用。如果原告股东败诉,公司或被告可以从提供的担保金额中获得赔偿。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如果被告提起反诉并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然而,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费中的某些情况下不由申请人预交,而是在执行申请费后交纳,或在破产申请费清算后交纳。此外,根据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其他费用在实际发生后交纳。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虽然一人或多人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但并非只要是公司的股东,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不同国家对该制度有不同的限制,旨在防止某些恶意股东滥诉。具体而言,作为原告的股东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者是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根据股东代表诉讼的特点,法院判决的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股东作为名义上的诉讼方,没有任何资格、权利和权益。换句话说,原告股东无法获得任何权益,法院对该案的判决结果直接归结于公司承担。这正是股东代位诉讼的典型特征,表明股东只是代表诉讼的过程。
公司派生诉讼的相关内容。公司派生诉讼是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董事、监事以维护公司利益的诉讼行为。公司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公司诉讼中不能担任被告和原告双重角色。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起诉董事长,理由包括董事长不召集主持股东会议、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等。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
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及其重要性。文中指出,被告范围广泛,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只要他们侵害了公司利益且公司未行使诉权,都可能成为被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原告资格的限制,包括持股数量和持股时间的限制,并强调了股份公司股东连续持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