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注册资本 > 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有哪些情形

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有哪些情形

时间:2024-07-1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0781
公司是属于法人组织,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利,所以公司的债务是由公司的财产承担的,但如果股东出资不实或者有抽逃出资行为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那么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客体是指侵犯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的行为。

二、客观要件

抽逃出资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包括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以及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违反公司法规定的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以及虚假出资。
  2. 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
  3. 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行为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如果数额较小、后果不严重,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不能构成抽逃出资罪。

以上三个方面缺一则不能构成抽逃出资罪。抽逃出资罪是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违反公司法规定,实施了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并且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即可构成该罪,不必同时具备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

三、主体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不确定的社会公众,人数众多且相互关系松散,且可随股票转让而变化。因此,在创设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存在全体股东共同协商设立的情况。公司发起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所需进行的各项事务,如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政府报批、制定公司章程、举行创立大会、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等。这些人或单位即为公司发起人。

四、主观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即故意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发〔2014〕7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 企业注册资金要求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 虚假出资如何认定

    出资是股东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以及公司设立协议向公司交付财产的行为,是股东最重要、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股东应按照《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缴纳出资,否则构成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因此对债权人

  • 虚假出资怎样认定,怎样判断是否构成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公司法以上的规定,都是对公司发起人、股东出资所作的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就是上述所称的违反公司法有关出资规定的行为。

  • 抽逃出资是怎样认定的
  • 抽逃出资罪辩护词范本最新
  • 抽逃出资的形态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