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兼并中债务的法定转移
时间:2023-10-2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兼并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债务处理问题。但是,换句话说,国有企业对债务处理的内容与民营企业的处理肯定还是存在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国有企业兼并中债务的法定转移是怎么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兼并中债务的法定转移案例分析
背景
1997年9月5日,A市甲信用社与A市乙企业签订借款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乙企业向甲信用社借款10万元,借期6个月;丙企业向甲信用社担保,对乙企业借款负连带清偿责任。丙企业在借款合同担保栏签字认可。签约后,甲信用社按约将上述借款汇至乙企业账户。1997年12月,A市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展开,根据A市政府要求,乙企业于1998年1月并入同系统的丁企业。兼并协议约定,乙企业债权债务由丁企业承受。与此同时,乙企业办理了工商注销登记。1998年3月5日,丁企业未按约归还原乙企业所欠甲信用社借款10万元。1998年3月7日,甲信用社依法向法院起诉要求丁企业归还借款,并要求丙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争议
对丙企业是否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
一种观点认为丙企业作为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理由是虽乙企业由丁企业兼并,其债务转让给丁企业,但债务未经保证人丙企业同意,按担保法第23条“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之规定,保证人丙企业依法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观点二
第二种观点认为丙企业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对债务转让行为是否有效却又有两种意见。其一认为乙企业由丁企业兼并后,乙企业债务由丁企业承受,属债务转让行为。按民法通则第91条关于“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取得合同另一方同意…”规定之精神,由于乙企业将债务转让给丁企业未经债权人甲信用社同意,故该转让行为应该无效,该转让行为对甲信用社无约束力,乙企业仍为该10万元借款的债务人。鉴于法律规定的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而使债务转让成立之情形在本案中不存在,故不应适用担保法第23条,保证人丙企业仍对乙企业10万借款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其二认为丁企业兼并乙企业后,依民法通则第44条第二款关于“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受和承担”之规定,本案乙企业的债务依法由丁企业承担是合法有效的。该债务的承受是法定的,它排除了当事人之间的意定,即不适用民法通则第91条债务转让须经债权人同意的规定。同理,对依法转让的主债务的从债——保证责任而言,主债务的依法转让也无需征求从债务人即本案保证人的同意,该保证人丙企业仍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取消行政审核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
公司被收购的期权的有效性
公司被收购后期权的有效性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文中提到,期权池通常占据公司总股本的10%-20%,来源于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期权受益人无需支付费用,且早期员工的期权覆盖范围较大。不合理的期权池比例和过高的期权池可能会带来财务成本和
-
国有企业破产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国有企业破产的财务问题暂行规定。目的是规范破产行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规定了财政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企业破产中的职责,企业的义务和程序,以及破产财产和担保财产的处理方式。
-
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实施意见
湖南省针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省属国有企业进行关闭破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于不同类别的职工采取不同的安置办法,包括提前退休、发放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等。特别是对于资源枯竭矿山和地处深山职工再就业困难的军工企业,制定了特殊的安置政策。
-
抵押合同的无效情形
-
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方式
-
合伙企业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