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国法院的判决只在其境内有效,因而,如果对其境外的人或财产产生效力,需取得他国的承认,若要执行则需得到他国的执行许可。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是指一国法院依一定的法律程序承认外国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使它在本国境内发生效力并得到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包括承认和执行两方面内容,承认和执行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承认是执行的前提,不予承认也就谈不上执行。但承认外国法院的判决不等于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效果是使外国判决的效力延及于本国境内,不等于该判决得到执行。因为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还需要满足另外一些条件。一般来说,除给予判决以外,对其他判决只需承认,不需执行。在外国法院的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方面不存在公认的国际法,而只是由各国法律规定或通过双边协定解决。
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方式及我国规定
审查制度
根据各国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审查制度,即通过法院审查后签发执行令状来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
登记制度
其次是登记制度,即外国法院在本国登记后,即可予以执行。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特定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关系的情况下。
重新判决制度
第三种方式是重新判决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申请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人将向本国法院重新起诉,本国法院将以该外国法院判决为证据,重新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最终予以执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我国对于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有两种情况:
申请制度
首先是申请制度,即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
委托制度
其次是委托制度,即外国法院可以根据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我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
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
各国对于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都持谨慎态度,在国内立法中规定了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和程序。一般来说,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法律效力
首先,该判决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即经过了法律程序并具有法律约束力。
管辖权
其次,按照承认和执行国的法律,作出判决的外国法院必须对该案有管辖权,即具备审理该案的法律权限。
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第三,该判决不得违反承认和执行国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即不得违背本国的基本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标准。
生效判决
第四,承认和执行国在同一案件上没有作出生效判决,或者未承认第三国的生效判决。
欺骗行为
第五,判决不能是通过欺骗手段取得的,即判决不能基于虚假陈述或其他欺骗行为。
条约关系或互惠关系
最后,两国必须存在条约关系或互惠关系,这是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基础。通过以上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在国际法和各国法律制度下实现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