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概述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概述

时间:2025-01-04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159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及其影响

一、撤销裁决程序的影响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一种阻碍裁决生效的途径。然而,在实践中,撤销裁决程序的启动可能导致裁决的效力不确定,从而对承认与执行地国法院的执行程序产生影响。根据《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对于仲裁裁决的审查权分为两个层次:首要裁判权和次要裁判权或执行裁判权。

首要裁判权赋予裁决地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的国家的主管机关审查裁决的效力,裁决可以被“不予执行或撤销”。而次要裁判权或执行裁判权赋予享有首要裁判权的国家之外的其他公约缔约国的适格法院,根据《纽约公约》审查外国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问题

根据《纽约公约》和各国国内法的规定,撤销仲裁裁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当事人已提出撤销申请,等待或已进入法院审查程序;
  2. 裁决已被裁决作出地国或据其法律作出裁决的国家之管辖当局撤销或停止执行。

无论是否已进入撤销程序,当事人提出撤销申请后,裁决都将面临效力不确定的情况。根据《纽约公约》第六条,任何已接受胜诉方提出执行申请的缔约国法院都可以延缓执行程序,直至撤销程序的结果产生。在受理承认与执行申请的国家法院中,较为稳妥的方式是中止承认与执行程序,待有权法院作出终局裁决。

然而,有观点认为,如果已有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则应裁定拒绝承认与执行裁决。但我认为,在此种情况下,不宜作出此类裁定,以免胜诉方再向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裁决时遇到法律障碍。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法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并裁定中止执行。一旦当事人的撤销申请被驳回,可以恢复承认与执行程序;如果裁决被撤销,则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裁决。

三、各国法律对撤销仲裁裁决的规定

《纽约公约》规定了裁决被撤销以及裁决已被提起撤销之诉时,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地国的法院应如何应对。许多国家的国内立法中也体现了这一规定。

例如,新西兰1982年《仲裁法案》第7条第(3)规定,如果法院相信该裁决已经向裁决作出地所在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的国家的主管机关申请搁置或停止执行,法院可延缓程序,并可依请求执行的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命令另一方当事人提供担保。

另外,1986年新加坡《关于实行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的法令》第7条第(5)规定,如果法院能够确认,要求对该外国裁决予以撤销或中止的申请已经向裁决作出国或根据裁决作出国法律的主管当局提出,法院可以中止这一程序或中止仅与裁决有关的程序,并且可以依请求执行裁决方的请求,命令另一方提出适当的担保。

此外,1995年瑞典新《仲裁法草案》第59条规定,如果被申请人提出他已向权力机关申请驳回和撤销其仲裁裁决,上诉法院可以延缓作出裁定,并根据申请人的请求,要求被申请人提供合理的担保。否则,执行仲裁裁决的决定将以其他方式作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裁决本身的问题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 本案要旨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 引言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

  • 国际仲裁立法的挑战和问题

    国际仲裁立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由于各国对有效仲裁协议的要件存在不同规定,导致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存在争议。此外,仲裁裁决的效力和认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各国法院在作出认定时会适用本国法律,导致裁决在不同国家的承认与执行存在差异。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概述
  • 商事涉外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和撤销
  • 仲裁裁决在英国的承认和执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