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关于开展仲裁法执法检查纠正商事仲裁行政化错误倾向的建议

关于开展仲裁法执法检查纠正商事仲裁行政化错误倾向的建议

时间:2024-07-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258

仲裁法实施第十三年: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仲裁机构的组成和领导问题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机构应独立于行政机关,并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然而,目前存在严重的问题,即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在仲裁机构兼职或退休后直接担任仲裁机构领导职务。大多数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现职或退休的党政机关干部超过三分之二;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地方政府领导兼任;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由政府法制部门的领导及中层干部兼任领导。此外,一些仲裁办事机构与政府法制部门存在过于密切的关系,导致"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甚至实行"合署办公"和"人财物不分"。同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在退休后直接成为仲裁机构专职领导,没有兼职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退休后也直接担任仲裁机构领导职务。

二、仲裁收费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仲裁机构的要求,仲裁委员会应逐步做到自收自支。然而,现行的仲裁收费财务管理体制与商事仲裁的性质和国务院的规定相违背。财政部、发改委、监察部和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通知》将仲裁收费定性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了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这不仅对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和后果,也导致仲裁财务管理体制的反复。一些本可以实行自收自支的仲裁机构中止了这一步伐,更加依赖政府财政供养。一些已经实行自收自支的仲裁机构也不惜隐瞒实情,自动倒退回依赖政府财政供养的状态。

三、仲裁机构对政府财政的依赖问题

尽管国务院要求仲裁机构逐步做到自收自支,但大多数仲裁机构仍然依赖政府财政供养以维持生存。一些地方没有必要成立仲裁机构的地方也盲目成立仲裁机构,并试图比照国家行政机关套升行政级别,争取相关待遇。这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仲裁机构的独立发展,并增加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一些兼职于仲裁机构的行政官员试图否定商事仲裁的民间性质,并阻止仲裁机构与行政机关脱钩,干预仲裁机构的自主管理。他们以"稳定队伍,发展事业"为借口,试图将仲裁机构重新划归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法管理。

以上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促进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仲裁机构应当真正独立于行政机关,避免党政干部在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同时,仲裁收费财务管理体制应与商事仲裁的性质相适应,实现自收自支。最后,仲裁机构应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只有这样,我国的仲裁事业才能更好地为商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服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章涉外民事关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律背景及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 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与监督执法的区别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以及与监督执法的区别。行政监督证用于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确保交警部门执法合法合规。行政监督与监督执法的职责和目标不同,前者通过行政处罚促使相对人守法,后者监督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以确保依法行政。此外,文章还提及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相

  •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
  • 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的规定是什么
  • 行政处罚挂在网上多长时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