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规定,海事强制令的强制性是确保申请人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护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旦裁定作出强制令,应立即执行,并在5日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这意味着被申请人无法阻止强制令的执行。
一旦强制令作出并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有义务执行。如果被请求人拒绝执行强制令,海事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只有在被申请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海事强制令提出异议,并经海事法院审查后认为理由成立,才会撤销强制令。因此,在绝大多数海事强制令案件中,如果被申请人没有提出异议,他们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自己的义务。
海事强制令属于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在性质上相似,都是用于请求保全的措施。然而,海事强制令与财产保全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海事强制令的设定要求是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可能引起或扩大损失,而财产保全的设定是为了防止判决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
海事强制令的对象是行为,而财产保全的对象是被请求人的财产。
海事强制令是强制被请求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而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方法。
海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是根据诉讼标的地或海事事实发生地,并考虑被告住所地来确定的管辖范围。除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如共同海损、救助报酬等,大多数海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都可以由被告住所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海事案件具有涉外因素多、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诉讼标的流动等特点,因此,只有适用特殊地域管辖,才能更科学高效地解决海事纠纷,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6条第2款对海事案件的特殊地域管辖作出了较民事诉讼法更为详尽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及其具体应用。内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问题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适用。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居所地法律为主要适用法律,但也考虑行为地法律和当事人的选择
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方式,对外联系机关对明显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请求可直接拒绝。遵循平等互惠原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得损害我国利益,违反法律原则。刑事司法协助形式包括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协助侦查等。
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按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的中止履行需有确切证据,并立即通知另一方。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应相当于受损方所受损失。同时,采取补救措施是另一方的权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申请司法协助的程序。内容包括制作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书、审核和报送、刑事司法协助的形式以及积极和消极的协助形式。其中,刑事司法协助形式包括外国刑事判决的执行、刑事追诉的移送、相关人员的保护观察以及警察的国际协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