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是我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部门,企业认为进口的商品有倾销行为,造成产业损害的,可以申请反倾销调查,那么反倾销复审期限什么时候开始?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反倾销复审期限的开始时间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反倾销进行复审的,复审期限自决定复审开始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在复审期间,复审程序不妨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根据复审结果,外经贸部将提出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决定,并由外经贸部进行公告。另外,根据该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复审程序将参照反倾销调查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复审期限自决定复审开始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在复审期间,复审程序不妨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中国面临出口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1、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
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一种保护手段,反倾销被一些国家滥用。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避垒保护国内工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任意提高。相比之下,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2、对我国的国家经济性质的认定具有歧视性
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政策,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比较”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倾销。近年来,虽然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有所改变,但仍进行严格审查。例如,欧盟在1998年4月通过了反倾销修正案,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仍在个案处理的基础上审查我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在修正案中针对我国提出了市场经济的5条标准。另外,澳大利亚虽然从1996年起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仍将中国视为“转型市场经济国家”,其做法与欧盟类似,有条件地将“市场经济国家”待遇适用于中国。具体做法是,“有条件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仅适用于来自中国的成品产品,不适用于半成品。
3、中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
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过度竞争的态势,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商品与低价密不可分的不良国际形象。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例如,中国金属镁产品向欧盟出口,在短短几年内出口量大幅增长,这样的出口增长为欧盟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提供了口实。
4、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
中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过于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具体表现在短视的国际营销策略上:出口企业急于出口,同行相互压价,给进口国留下了中国企业“低价倾销”的印象。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社会风俗、消费群体及其心理了解不足,忽视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后续改进,只能以低价销售。出口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导致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