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调解 > 处理分手费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处理分手费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4-05-0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3957
分手费既然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分手费纠纷也时有发生,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处理分手费纠纷,如何化解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后因给付分手费而产生的矛盾,真正达到定纷止争的司法目的,除了前文所述处理分手费的法律适用和应当遵循的法律原则以外,笔者以为在具体处理分手费纠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分手费的合法性分析

主观方面

当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分手费的合法性应从主观方面来把握。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分手费必须完全出于男女双方特别是给付分手费一方的自愿,体现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非出于内心压力或精神恐惧而作出的约定或承诺。

客观方面

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分手费的行为在客观上应当是当事人在正常状态下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恐吓或胁迫等情形下作出的。合同法规定,如果一方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则合同无效。因此,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分手费实质上是订立民事合同行为。如果一方通过吵闹、寻死、家庭暴力或虐待其他家庭成员等方式胁迫要求解除关系一方签订协议或出具欠条、借条等给付分手费,这样获得的分手费应被视为无效分手费。

当然,受胁迫一方应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双方约定或单方承诺给付分手费时受到对方的胁迫。

审查分手费的形式要件

书面形式的要求

从分手费的特征和给付方式来看,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分手费的行为应为要式法律行为,即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口头约定或口头承诺给付的分手费将不能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如果当事人能够按口头约定或口头承诺给付分手费,则另当别论。

书面形式的区别对待

以欠条、借条、协议等书面形式确定的分手费在司法审查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如果只有单纯的欠条、借条而没有其他证据佐证,则不能认定为分手费。只有在有欠条、借条的同时,还有其他证据佐证表明其为分手费时,才能认定为分手费。如果欠条、借条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则应认定为分手费。因为经过公证的民事合同具有直接申请法院执行的效力。双方协议形式确定的分手费只要合法且明确写明为分手费,应认定其效力。

区别对待分手费中包含的其他成分

当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除了解除人身关系外,还需处理财产关系和子女问题等。由于在恋爱、同居、建立婚约关系以及婚姻生活中,双方共同劳动和相处生活,对财产等方面往往没有保留相关证据。因此,在解除关系时,对共同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子女抚养费等的处理是模糊的。因此,双方约定或一方承诺给付的分手费中可能包含有共同财产、债权债务乃至子女抚养费的成分。在司法实践中,应谨慎审查分手费的纯度,以实现司法公正。

调解处理分手费的实际履行

由于法律对分手费尚无明文规定,司法实践界对分手费纠纷的处理也无定论。解决分手费纠纷时,应广泛采取调解方式,通过查清纠纷事实,进行双方的说服解释工作,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如果分手费数额过高且给付方无力履行,应适度调整分手费,以实现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起诉手续的法律程序

    离婚起诉手续的法律程序。首先,提起诉讼并递交相关证件,包括起诉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经过立案审查后,案件将被移送至民事庭审理。随后,法院将通知双方到庭,进行调解程序,调解结果视双方意愿而定。若调解无效,法院将根据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出准予离婚或不准

  •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继母子关系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继母子关系的案件。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张某某因长期关系紧张,张某某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使用暴力,导致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法院认为双方形成了继母子关系,但张某某的行为导致关系恶化,因此判决准许双方解除继母子关系。

  •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若双方签收时间不一致,以最后一方签收时间为生效时间。对于离婚调解书,未领取或拒收均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法院可另行制作民事调解书或强制执行。

  • 婚前购买商品房的产权归属问题

    张-强婚前购买商品房的产权归属问题。张-强婚前按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并在自己名下登记产权。婚后离婚时,根据适用法律规定,该房产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产权仍归张-强。但张-强需对婚后共同还贷的款项及房子财产增值部分对杨-芳进行合理补偿,尚未归还的贷款

  • 律师诊断: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和拒签调解书的后果
  • 判决或调解离婚后是否需要去民政部门登记
  • 司法改革下的法官与律师职业互易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