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定金 > 定金合同 > 怎样在高房价下聪明购房

怎样在高房价下聪明购房

时间:2025-02-02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579
很长时间以来,房价是“乱花渐醉迷人眼”,而老百姓们则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边是国家的调控政策的轮番轰炸,另一边房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节节攀升。这让很多购房人看不懂、猜不透,更加乱了阵脚。

现在买房还是等待?如何在高房价情况下购房?掌握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明确个人生活居住需求

在考虑是否购房时,首先要摒弃对房价涨跌的预期,因为房价回落需要时间,而且从目前趋势来看,房价可能只会回归到正常水平,而不会大幅下降。关键是要明确现有住所是否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居住需求。从家庭成员状况、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和社交等方面来确定住房需求,并考察现有住宅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面积、户型、质量、物业服务和周边配套等指标是否满足需求。如果现有住房无法满足3个以上指标的需求,那么就需要考虑尽快购置一套符合需求的房子。

第二原则:确定可承受的购房价格范围

考虑到近期房价上涨,为了避免过重的贷款压力,在确定满足生活需求的住宅选择标准后,需要评估家庭的财力,确定一个可承受的购房价格范围。判断是否可承受可以通过计算贷款最高额度和最长年限来确定每月还款额,只要每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低于1/3,就可承受。同时,可以根据各项需求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必须满足的刚性需求和可以舍弃的柔性需求,以在有限财力下定位购房价格。

第三原则:衡量房子的性价比

衡量住宅性价比需要考虑与同价位住宅相比的居住和附加价值。购买住宅不仅仅是购买房子,还包括购买房子所在环境的生活条件,包括区域配套和社区环境等。区域配套包括餐饮、休闲、金融、医疗、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直接影响生活便利程度。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人文环境、社区安静度和安全封闭性等。

第四原则:在价格谈判中掌握主动

在价格谈判中,买方应坚持购房原则和价格底线,不要为房产升值的未来买单。开发商或房产中介常常夸大房产的升值潜力,试图让买家觉得购买的不仅是房子,还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资产。在这种诱惑下,买方应更加看重房子当期的价值,而不是过多考虑未来的升值潜力。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高性价比的房子,应关注当前房产的价格行情,特别是所需购买住宅区域和小区的价格,以便做出明智的购房决策。

第五原则:采取最省息的贷款方式

不论购买新房还是二手房,在贷款环节中缺乏专业指导。开发商或房产中介往往为买方指定银行,但在房贷政策收紧的环境下,贷款利息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买方需要有贷款理财意识。应重视各银行推出的节省利息的贷款产品和贷款方式,进行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贷款方案。例如,如果按时缴纳公积金,可以选择办理公积金贷款,因为公积金贷款利率较低,首付政策不变,贷款额度较高。同时还有固定贷款利率和等额本金等贷款方式,可以节省利息。通过掌握这五个聪明购房原则,即使在高房价的情况下,购房也能取得良好的收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1步:产权审核

    买卖房屋时的产权审核、交定金与签合同以及赎楼等三个重要步骤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在产权审核阶段,需仔细核查房产证和相关凭据,确认房屋产权归属,避免产权瑕疵问题。交定金和签合同环节需注意定金的处理方式,以及预约买卖合同的条款。在赎楼阶段,介绍了不同的赎楼方

  •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

    购房过程中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以及诚意金与认购金的差异。定金作为保证金,若交易成功则不退还,若违约则双倍返还;订金则是为了获得优先购买权,无论交易成功与否均需退还。诚意金旨在促进诚信交易,而认购金则是表达购房意愿并享受优先购买权和优惠。

  • 寄售协议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寄售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寄售物品的信息、合法性及真实性的保证、隐瞒物品情况的违约责任、佣金的支付、销售信息通报、协议有效期和终止、争议解决及其他条款。双方共同协商并签字后,协议生效,有效期为一定时间。协议还规定了寄售物品的合法性保证和争

  • 旧城改造规划: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住房供应量的影响

    广州市旧城改造规划对中心城区住房供应量的影响。广州市将旧城区分为风貌协调区和一般旧城区,实行不同的改造策略。风貌协调区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一般旧城区以提升城市活力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标。旧城改造有助于增加住房供应量,缓解房价上涨压

  • 交付的定金是否可以退还?
  • 二手房首付一般是房价的多少
  • 惠州二套房首付多少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