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后是否还可以要求赔偿,取决于不同情况:
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解除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如果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如果解除溯及既往,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恢复原状所支出的费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主张违约金条款继续有效,人民法院会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理。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协议解除不是以解除权的存在为依据,而是以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为前提。协议解除的程序必须遵循合同订立的程序,即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也就是说,双方必须就解除合同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解除合同中所作的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解除合同的协议。解除合同的协议被撤销后,原合同继续有效。
在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程序中,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我们认为,合同的解除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既包括合同关系的消灭,也包括对合同关系存续期间已经履行部分的处理。如果对此未能协商一致,不能认为双方已经达成合同解除的协议。
我们认为,为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合同解除方面的纠纷,不应承认默认自动导致协议解除的成立。对此问题的肯定回答可能会严重损害交易效率,并且不利于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利益。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和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尽管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没有明确规定,但结合民法理论,我们可以如下理解:
合同当事人都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
只有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才能行使解除权,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
合同双方都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也就是合同双方都可以成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只有守约方才享有合同解除权,即当合同双方都有违约情形时,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合同解除权。如果要解除合同,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合同是否解除进行裁判。
根据上述规定,作为合同的违约方是不能主张解除合同的。
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填写辞职申请书、明确解除合同时间、了解经济赔偿规定和签订解除合同协议书等要点。同时,文章简要介绍了劳动合同的定义、主体及订立原则。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破产时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标准与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公司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等。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争议
合同解除的多种情形和违约责任。经双方协商一致或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合同可解除。甲方在出现特定违约情况时,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在违反约定情况下,甲方有权收回土地及厂房并解除合同。双方还就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约定,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