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在先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时间:2024-09-05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周先生在两个月前订购了一套商品房,现在周先生想解除合同,因为他发现在订房之前置业顾问告诉他的很多信息都有问题,比如之前说小区门口就有一个地铁站入口,结果在政府网站上查到的地铁站入口距离小区大门还有三公里。周先生想了解虚假宣传下签订的合同能否算作无效。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虚假宣传对先签订的合同的有效性的影响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虚假宣传下签订的合同可以被视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 一方通过欺诈或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 返还财产;
- 折价补偿;
- 赔偿损失;
- 财产收归。
显然,这种情况属于无效合同的第一种情形。
买卖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请求
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起诉要求返还定金。
根据财产案件的金额或价额,诉讼费应按以下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 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
-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 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在订立合同前,应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息和资信状况,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并参照合同范本订立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防范恶意履行,检查支票支付程序以避免欺诈。同时,要注意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主体,如代理
-
无权处分订立的抵押合同的处理方式
无权处分订立的抵押合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的合同效力情形,需要区别对待。无效合同是权利人不认可的;待定合同效力需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善意第三人符合法定条件可取得合同效力。文章还探讨了“无处分权”的复杂情况,包括多种类型的情况
-
购房合同丢失的解决方法
购房合同丢失的解决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如合同未做预售登记、已做预售登记但未办理银行按揭、已做预售登记并办理银行按揭,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需要支付的费用。同时提醒购房者在交接合同时要求对方提供书面凭证,以避免合同丢失后的责任纠纷。
-
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房屋买卖合同的相关法律效力和合同备案的意义。在双方自愿签订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备案的目的是保护购房者权益,防止商品房预售中的重复销售和重复抵押现象,同时也是购房者申请贷款的必要条件之一。
-
业主如何合法提出抗辩意见
-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
-
如果甲方用虚假承诺欺骗乙方签订合同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