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果母亲作为赠与人去世,赠与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而如果母亲作为受赠人去世,则由继承人代为履行赠与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如果赠与的财产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办理相关手续。
在一方赠与另一方财产,并签订赠与合同后,若赠与人在履行赠与合同之前后悔并不愿意交付财产,是否可以随意撤销赠与合同需要明确。
对于一般赠与合同,赠与人可以随意撤销赠与,即不再履行给付义务,也不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如向学校捐款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则应积极履行给付义务。
如果赠与人不履行赠与合同,即构成违约行为,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受赠人可以要求赠与人履行给付财产的义务,若赠与人拖延或明确表示不给付,则受赠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赠与人在以下法定情况下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因此,即使是具有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在存在以上情况时,赠与人可以撤销合同,并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问题。合同应约定明确的履行期限,若未约定,双方可协商补充。对于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包括质量要求、价款、履行地点等,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成立之前的法律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等义务。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承担的某种行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支付效果或处理合同终止后的事务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和受赠人的义务。赠与人需交付赠与物并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如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损失需赔偿。受赠人享有无偿取得赠与物的权利,但需履行约定的义务,如不履行,赠与人可要求履行或撤销赠与。
合同履行原则、履行方式和抗辩权的运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全面履行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方式包括运输、交货、结算等,需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行使抗辩权,但须满足法定条件并搜集证据通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