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之债务基于同一合同。只有当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的合同解除的条件出现时,同时履行抗辩权才消灭。一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逾期履行合同而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因其与原合同仍有牵连关系,所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仍然存在。对于那些虽然不是因双方合同所发生的债务,但只要其相互之间具有牵连性,应允许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合同解除后,双方对财产的返还等问题的处理,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均有要求对方同时履行义务的权利。
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须无先为履行合同的义务。即按合同约定,相对方应当先为履行合同的义务,或双方须有同时履行合同的约定。但如果相对人逾期履行合同,则可能使原合同约定无同时履行合同抗辩权的当事人获得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一份需方自提货的购销合同,按合同约定需方应于某月一日提货,某月五日付款。因需方超过该月五日后才提货,供方则因此获得要求需方在提货时结清货款的同时履行合同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相对人有未为履行或未为履行之提出的行为。该履行必须是合同规定的主要履约部分。对合同次要部分的违反,不能作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但如合同有特殊约定的应另行对待。例如,购销合同中的交货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作为供方抗辩交付的理由。但若供方是为了清仓之目的,以低廉的价格推销商品,而要求需方自提时,如需方提货后不运走则有悖供方清仓之原意,所以供方可要求需方提走货物以作为交付的抗辩,即供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相对人仅为部分履行,则本方提出对未履约部分有抗辩权应予准许,即享有部分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以合同具备能履行的客观条件为准。即如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时,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如可归责事由造成一方给付不能而成为损害赔偿之债或瑕疵物补全之债时,他方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以上是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主要形式与成立条件主要就是这些了,要想行使它,首先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它是成立的,同时它的性质和内容也是使用好它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合理的使用它,这样一来它的法律效力也能发挥到最大!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
提前终止权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的问题。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时,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中止履行,这构成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合同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对方出现履行能力恶化等。同时,《民法典》对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后履行义务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