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延迟发放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属于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即单位可以在第二年安排补休上一年度的年休假。然而,一些企业在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劳动合同中附加了“当年带薪年休假没有休完的,将在年底或次年年初清零”等类似规定,规定时间前员工没有休完的年假将被视为自动放弃,单位不会给予补偿。
然而,这样的规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将员工未休年休假清零。如果劳动者在当年度尚有年假未休,可以与单位协商在次年补休或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换句话说,只要劳动者存在未休的年休假,单位就应当按照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工资。
同时,劳动者需要注意年休假的时效性。根据实践经验,劳动者可以在仲裁前两年主张未休的年假,法院通常支持这一主张。然而,对于两年之外的未休年假,除非劳动者能够提供证据并且单位没有以时效为由进行抗辩,否则法院不会支持劳动者的诉求。换句话说,员工在两年之外积攒的年假,如果单位拒绝补休或支付相应的补偿,劳动者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而刑事责任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其追究机关只能是司法机关,并可能面临包括死刑在内的严厉惩罚。
违约金的分类与特征,违约金包括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订立时双方预先确定的违约后的补救措施。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时需支付。此外,违约金具有特定的计算依据和支付原则,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应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等。当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赔偿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如缔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等;还包括固有利益的赔偿,如身体、健康和生命等的损
借款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不计算违约金,但借款人需要赔偿贷款人的损失或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并无禁止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