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是指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资金的基金,与公募基金相对,后者是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资金的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私募基金通常指的是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的证券投资基金。
在私募基金监管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由商务部等五部委和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明确了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但其监管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公募基金领域,而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012年,中央编办发布了《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部门从发改委变更为证监会。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归口到证监会管理。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改变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多头管理情况,统一归口到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管。
2014年,基金业协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证监会的授权颁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并在2014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下半年开始,基金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自律监管规定,包括针对私募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登记事项公告等规定。通过行政监管和协会自律规范的双重手段,私募投资基金被正式纳入一种常态化的监管状态。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否则不得从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活动。基金业协会与中国证监会已建立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共享和定期报告机制。
已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年4月底之前,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向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手续。基金业协会会在收到机构的申请材料及书面承诺函后,立即开展登记工作,并通过约谈、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核查。
如果管理人登记材料完备,基金业协会将在收齐登记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站公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完成登记手续。如果基金备案材料完备且符合要求,基金业协会应当在收齐备案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站公示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完成备案手续。
为了提高登记备案工作效率,基金业协会通过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和明确责任等措施,缩短登记备案所需时间。
私募基金公司的角色及职责,包括基金策划人、基金发起者、基金管理者和基金清算方的职责。私募基金经理的任职要求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专业资格、法规和政策熟悉度、技能要求、团队合作和独立操作能力等。基金托管人在私募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资产安全保障、监
私募基金对非公开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方式,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等。同时介绍了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包括发行对象、发行价、股份转让等。定向增发包括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情形以及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进行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
(一)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第十五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应当用于核准的用途;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
监管基本原则是,坚持“适度监管、底线监管、行业自律、促进发展”,明确私募基金行业三条底线,确保私募基金规范运作:一是要坚守“私募”的原则,不得变相进行公募;二是要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持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