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自行募集基金时,首先需要确定特定的募集对象。为了确保合规,基金管理人应通过合法途径公开宣传自身相关信息,包括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以及已备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此外,基金管理人还需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根据不同情况,特定对象的确定程序也会有所不同:
(1) 针对非互联网媒介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募集机构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应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并要求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不超过3年,超过期限需重新评估。对于同一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持有时间超过3年的无需重新评估。
(2) 针对互联网媒介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募集机构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必须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并要求投资者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在确定特定对象的基础上,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基金管理人向特定对象进行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时,应制作并使用宣传推介材料,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要求必须是非公开的。禁止的推介行为和推介渠道包括公开推介或变相公开推介、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夸大或片面推介基金、使用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等。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私募基金推介材料中揭示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订风险揭示书。风险揭示书应全面披露私募基金涉及的所有风险,并要求投资者逐条确认。风险揭示书在投资者、经办人和募集机构盖章后生效。
完成风险揭示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并审慎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管理人还需履行反洗钱义务,并确保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各方应签署私募基金合同。基金管理人在签署基金合同前应向投资者充分说明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的相关权利。基金合同的内容应全面、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的基本情况、募集、成立与备案、申购、赎回与转让、当事人及权利义务、投资、财产、交易及清算交收安排、费用与税收、收益分配、信息披露与报告、风险揭示、期限、变更与终止、清算、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
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应给予投资者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冷静期的起算时间点因基金类型而异。在冷静期内,投资者的认购款项不得投资运作,投资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并退还全部认购款项。
投资冷静期结束后,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通过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方式进行回访,以确认投资者的选择。在回访确认成功前,投资者的认购款项不得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投资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并退还全部认购款项。在回访确认成功后,基金合同即生效。
私募基金在募集阶段、运行期间以及发生重大情况时所需披露的信息内容。在募集阶段,需披露基金基本信息、管理人信息、投资信息等相关内容;在运行期间,应公布报告期末基金净值、财务情况、投资运作等详情;当基金出现重大变化或涉及投资者利益时,需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
私募基金的常见募集错误行为。包括是否公开募集、是否注册备案、是否真实项目和是否人数众多等四个问题。私募基金只能私下向特定对象募集,不能公开宣传和推广。合法的私募基金需要注册备案,且必须标明真实项目并专款专用。同时,私募基金对投资者和人数有严格限制,超
私募基金募集期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募集期的时间段和规定。在募集期内,投资者只能购买基金份额而不能卖出,一般持续一到三个月。募集期结束后进入封闭期,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或赎回请求。封闭期结束后,基金进入正常申购赎回期。私募基金募集流程包括产品设置阶段、基金
私募基金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操作灵活性、投资管理人水平、决策流程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盈利能力。私募基金主要通过业绩分成获取收入,形成与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具有操作灵活性,可规避熊市风险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获利。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在投资决策和持仓方面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