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自行募集基金时,首先需要确定特定的募集对象。为了确保合规,基金管理人应通过合法途径公开宣传自身相关信息,包括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以及已备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此外,基金管理人还需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根据不同情况,特定对象的确定程序也会有所不同:
(1) 针对非互联网媒介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募集机构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应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并要求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不超过3年,超过期限需重新评估。对于同一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持有时间超过3年的无需重新评估。
(2) 针对互联网媒介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募集机构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必须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并要求投资者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在确定特定对象的基础上,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基金管理人向特定对象进行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时,应制作并使用宣传推介材料,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私募基金的宣传推介要求必须是非公开的。禁止的推介行为和推介渠道包括公开推介或变相公开推介、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夸大或片面推介基金、使用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等。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私募基金推介材料中揭示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订风险揭示书。风险揭示书应全面披露私募基金涉及的所有风险,并要求投资者逐条确认。风险揭示书在投资者、经办人和募集机构盖章后生效。
完成风险揭示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并审慎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管理人还需履行反洗钱义务,并确保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各方应签署私募基金合同。基金管理人在签署基金合同前应向投资者充分说明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的相关权利。基金合同的内容应全面、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的基本情况、募集、成立与备案、申购、赎回与转让、当事人及权利义务、投资、财产、交易及清算交收安排、费用与税收、收益分配、信息披露与报告、风险揭示、期限、变更与终止、清算、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
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应给予投资者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冷静期的起算时间点因基金类型而异。在冷静期内,投资者的认购款项不得投资运作,投资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并退还全部认购款项。
投资冷静期结束后,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通过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方式进行回访,以确认投资者的选择。在回访确认成功前,投资者的认购款项不得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投资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并退还全部认购款项。在回访确认成功后,基金合同即生效。
私募基金公司的角色及职责,包括基金策划人、基金发起者、基金管理者和基金清算方的职责。私募基金经理的任职要求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专业资格、法规和政策熟悉度、技能要求、团队合作和独立操作能力等。基金托管人在私募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资产安全保障、监
私募基金对非公开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方式,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等。同时介绍了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包括发行对象、发行价、股份转让等。定向增发包括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情形以及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进行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
(一)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第十五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应当用于核准的用途;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
监管基本原则是,坚持“适度监管、底线监管、行业自律、促进发展”,明确私募基金行业三条底线,确保私募基金规范运作:一是要坚守“私募”的原则,不得变相进行公募;二是要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持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