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交易 > 基金募集 > 私募基金购买债权合法吗

私募基金购买债权合法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8768
私募基金由管理人按要求发行的,向合格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基金募集资金后,就会开展投资活动,私募基金的投资有一定的范围,不能随便进行投资,那么私募基金购买债权合法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私募基金购买债权合不合法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私募管理办法》”)以及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备案及信息更新填表说明》的规定,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将私募投资基金区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基金四大类别。通常理解,债权投资基金是指以非标债权、委托贷款等方式对被投企业进行投资的私募基金,一般不包括私募投资基金直接向被投资企业发放贷款方式。

《私募管理办法》第二条对于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采取的是列举方式而非限定方式,同时原则规定了“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并未排除债权投资的范围;其次,《私募管理办法》秉承“负面清单式”原则,私募基金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等方式实施债权投资,并未违反中国现有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因此,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私募投资基金开展债权投资并无不当。

二、私募基金特点

1、购买门槛较高

仅对合格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私募发行,不在公开场合发售,也没有公开的推广;同时,其起点金额较高,每份投资一般不少于100万。

2、收取20%超额业绩费

当私募基金产生盈利时私募基金管理人会提取其中的20%作为回报。但该超额业绩费只有在私募基金净值每次创出新高后才可以提取。

3、追求绝对正收益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较为一致,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很少,私募基金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相对严格。

4、股票的投资比例灵活

在0-100%之间,可称之为“全天候”的产品,可以通过灵活的仓位选择部分或全部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5、操作灵活

目前阳光私募基金规模通常在几千万至几个亿,同时对行业集中度,持股集中度的要求远较公募宽松。

三、合格投资者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投资者转让基金份额的,受让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且基金份额受让后投资者人数应当符合前款规定。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合格投资者应符合三个条件: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2)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3)单位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其中,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募基金的盈利能力分析

    私募基金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操作灵活性、投资管理人水平、决策流程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盈利能力。私募基金主要通过业绩分成获取收入,形成与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具有操作灵活性,可规避熊市风险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获利。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在投资决策和持仓方面受较多

  • 基金备案的法律要求

    基金备案的法律要求及办理流程。根据《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基金必须进行备案才能进行投资活动。备案流程包括核名称、开设账户并验资、办理营业执照等步骤。基金备案的条件包括名称符合规定、注册资本不低于要求等。未经备案的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

  • 私募基金购买债权的合法性

    私募基金购买债权的合法性以及私募基金的特点和合格投资者的条件。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私募基金购买债权是合法的。私募基金具有购买门槛高、收取超额业绩费、追求绝对正收益、股票投资比例灵活、操作灵活等特点。合格投资者需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并满足一定的

  • 合作协议

    甲方和乙方共同合作发起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内容。基金用于投资乙方的房地产项目,以获取合理投资收益。基金设立、运作及相关费用说明在协议中有详细规定。双方共同管理基金,共享盈利,并承诺勤勉尽责、诚实信用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与职责。

  • 私募基金合法化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 私募基金资金募集如何合规
  • 私募基金外包事项所涉风险有哪些
基金交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