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诉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法院对诉状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通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交费后立案。
3. 不符合立案条件
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4. 不服
当事人可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5. 受理后
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有15日内进行答辩。
6. 排期开庭
法院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
7. 公开审理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提前3日进行公告。
8. 法庭调查
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9. 举证质证
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10. 法庭辩论
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11. 法庭调解
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12. 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13. 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
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向法院申请执行。
14. 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当事人可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15.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作出裁决。
16. 同意判决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17. 不同意裁判
当事人可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1. 提交上诉状
当事人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
2. 送达上诉状副本
法院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有15日内进行答辩。
1. 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 证据交换
上诉的裁定直接进行裁决,上诉的判决需要开庭审理。
3. 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
4. 公开审理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提前3日进行公告。
5. 法庭调查
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6. 举证质证
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7. 法庭辩论
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8. 法庭调解
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9. 合议庭作出裁决
合议庭作出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的裁决。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
当事人不服裁判,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关于继承权纠纷的案件。罗*英去世后,留下房屋和抚恤金,其兄弟罗-鸣处理了财产,引发两原告的质疑和诉讼。原告主张未被告知和处理财产,而被告辩解是受到委托并遵循遗嘱。经过法庭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包括返还财物和财产分配。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