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执法机构在什么情形下恢复调查
时间:2024-07-02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我国也允许私有经济发展的,我国禁止垄断经营的出现,目的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和行业的发展,那么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哪些情形下恢复调查?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反垄断执法机构恢复调查的情形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涉嫌垄断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举报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以书面形式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对举报人进行保密。如果举报人提供了相关事实和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价格垄断的危害
直接伤害市场
价格是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与市场供求和竞争密切相关。当某商品供不应求、买方之间竞争激烈时,商品价格会上涨,引起社会资源流入,满足需求;当某商品供过于求时,卖方之间竞争激烈,商品价格会下降,引起资源流出,减少供给,增加需求。价格在供求和竞争的相互作用下,自动调节生产和流通,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垄断价格行为的存在使得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信号失真,扭曲了调节生产和流通的杠杆,限制或排斥了公平、充分竞争,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危害。尽管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垄断厂商形成垄断价格行为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实现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但它仍然是竞争效率的一种阻碍。
使消费者面临损失
微观经济学揭示,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决定的均衡价格和产量是不同的。竞争企业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处进行生产,而垄断企业则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地方进行生产。因此,垄断产量低于竞争产量,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垄断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或者为索取高价而降低产量。垄断导致高价格和低产量,给消费者带来两大损失:一是价格方面的损失。消费者在购买相同数量的产品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部分损失被垄断者作为垄断利润转移,或者说被垄断者剥削走了。二是数量方面的损失。消费者由于垄断导致的低产量,无法获得更多的产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
审查期间,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初步审查,在作出决定之前,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自收到经营者提交的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文件、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
-
被调查的经营者有什么权利
-
相关机构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的期限是多久
-
透视反垄断法宗旨与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