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国家工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
国家工商局负责执法非价格垄断协议、非价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执法价格方面的反垄断工作。
商务部负责执法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工作。
为了建立全国一致、开放和竞争性的大市场,我国反垄断法将反垄断执法作为中央事权,明确规定由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责任的机构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
然而,考虑到我国辽阔边境和人口众多的特点,如果所有案件都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处理,工作量必然过大,反垄断执法机构也无法及时进行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执法工作将变得无效。因此,根据反垄断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这意味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机构虽然没有承担反垄断法的责任,但它们可以在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授权的范围内执法反垄断法,例如执法具有约束竞争影响的案件(如反垄断检查集中行为)。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之上设有反垄断委员会。
行政垄断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作为行政垄断主体,首先是行政主体,而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
行政垄断主体具有行政性,即依法享有行政权的行政主体。与经济垄断主体和其他国家机关有所区别。
行政垄断主体是行政垄断的直接实施主体或主要实施主体,不包括辅助主体。直接实施主体指行政垄断行为的直接实施者,主要实施主体指在行政垄断中起决定作用的主体。辅助主体指起协作、帮助等辅助性作用的主体。
行政垄断主体具有违法性。行政主体并不等同于行政垄断主体,只有当行政主体违法地滥用其行政权力阻碍和限制竞争时,才构成行政垄断主体。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划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国家工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根据需要授权相应机构进行反垄断执法工作。此外,
自然垄断的定义、原因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特征。自然垄断是由于资源条件集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原因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显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关联经济效应、网络性、大量沉没成本以及市场集中度特别高等技术特征。同时,自然垄断行业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初步审查,在作出决定之前,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自收到经营者提交的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文件、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