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况下,即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分,是指对被告人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37条的规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实行这一原则,可以防止和及时纠正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人的错误追究,节约司法资源,避免无效劳动。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主要包括: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维权途径。社保机构对于未办理社保登记或欠缴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有权处罚,包括罚款和滞纳金等措施。劳动者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同时,企业未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交纳社会保险可以规避风险、解决
劳动者因醉酒驾驶被拘役后,用人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情形。劳动者被拘役后,用人单位可根据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表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行为以及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的意见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问题。被取保候审的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如违反规定可能会受到相应处罚。对于员工旷工问题,处理方式取决于公司规章制度,如员工严重违反规定,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