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隔离治疗期间,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并不被视为旷工,企业应当支付员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问题,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就相关问题发布以下通知: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员工,企业应当支付员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且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情况下,合同将分别顺延至员工医疗期满、医学观察期满、隔离期满或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对于因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与员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来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或减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如果企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停工停产,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如果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且员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员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因疫情影响导致当事人无法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情况下,仲裁时效将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如果因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相应的审理期限可以相应顺延。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等。同时,劳动者违约离职需承担的责任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也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者在13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可要求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包括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为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收集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进行赔偿,当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四)同时与其他雇主建立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