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被裁员的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根据工作满一年的规定,员工将获得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
如果以下情况之一发生,企业需要裁减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人数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之后,裁减人员方案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才能进行裁减人员的操作:
在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以下人员:
用人单位根据以上规定裁减人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聘人员的情况下,应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标准进行支付。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多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裁员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利益,日前该员工已经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61万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