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伤认定应当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各地统筹地区的设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按照统一的行政级别进行划分。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如自治州、地区行署等,统筹层次由各省、自治区确定。然而,直辖市虽然实行省级统筹,但并不负责具体的工伤认定事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进行工伤认定,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工伤认定。
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需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只有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才能享受工伤待遇。工伤认定有一定的时限限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不同的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上述规定,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除非特殊情况下申请时限延长。第二种情形是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起申请。
对于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未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一般认为,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对工伤认定的时限作了详细规定,因此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工伤认定被视为对自身权利的懈怠,从而失去了享受工伤待遇的机会。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中的难点,即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提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权,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将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程序改为行政听证程序,以便农民工能够更快地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