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窄义的工伤鉴定指的是致残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也称为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劳动者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别和评定的过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主要负责因工伤或因病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伤残等级鉴定也称为工伤评残,是在劳动能力鉴定技术小组认为工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评残的基础上,根据《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规定,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依赖护理程度进行判别和评定的过程。根据该规定,伤残等级鉴定共分为十个级别。
劳动鉴定与工伤评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性质上来说,劳动鉴定是工伤评残的基础。从程序上来说,劳动鉴定在工伤评残之前进行。从范围上来说,劳动鉴定的范围更广,除了对工伤(包括职业病)进行鉴定外,还包括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劳动鉴定的主要职能是从医务方面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进行鉴定。相比之下,工伤评残更专业、更严格,其职能是对工伤和患职业病职工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进行鉴定。二者的工作程序和判别依据也不同。然而,在明显的工伤(包括职业病)案例中,工伤评残可以与劳动鉴定同时进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2.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属地原则,应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 工伤认定申请表。
2.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 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如果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申请。
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来计算,每个等级对应的赔偿比例不同。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多个方面,具体计算标准根据当地相关法规确定。赔偿义务人应对这些项目进行赔偿。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法院面临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三种方式。然而,每种方式都有其问题和弊端。直接驳回起诉可能导致工伤职工的权益受损,直接认定工伤缺乏法律依据,并可能导致法院与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冲
煤矿工伤轻微骨折的赔偿标准与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赔偿标准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工伤认定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的定义及范围,包括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肇事者撞人后是否需要去医院照顾的问题。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以及具体伤情,肇事者不一定需要前往医院照顾伤者。此外,肇事者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而护理费的计算方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