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王某的保险合同纠纷,王某的外公为她投保了一份少儿平安险,并指定自己为受益人。然而,王某在离开A城后不久不幸溺水死亡,王某的外公要求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但保险公司以王某的外公对王某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付。双方因此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
保险公司对本案的处理意见分为三种: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53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王某的外公对王某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然而,王某的外公不能指定自己为受益人,保险公司应向王某的父亲给付保险金。
王某的外公作为委托监护人对王某不具有保险利益,但其作为委托监护人,可代王某的父亲为王某投保。因王某的父亲对王某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然而,王某的外公不能指定自己为受益人,保险公司应向王某的父亲给付保险金。
王某的外公作为委托监护人,可代王某的父亲为王某投保。然而,在该案中,王某的外公并不是代理王某的父亲为王某投保,而是以自己的名义为王某投保。因此,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保险责任,不应给付保险金。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王某的外公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王某的外公是否以代理人身份为其投保。根据分析,笔者认同第三种意见。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53条的规定,王某的外公只有在与王某形成抚养关系时才具有保险利益。然而,王某的外公与王某之间既不存在法定的抚养关系,也没有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因此,王某的外公对王某不具有保险利益。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的父亲是王某的法定监护人,但其将监护职责委托给王某的外公。因此,王某的父亲与王某的外公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根据《保险法》的规定,王某的父亲对王某具有保险利益,而王某的外公作为王某的委托监护人,有权为王某投保。然而,王某的外公不能指定自己为受益人。
在该保险合同中,王某的外公是以自己的名义为王某投保的,而非以王某的父亲的名义。根据代理行为成立的要件,该代理行为不成立,保险合同无效。因此,王某的外公是该保险合同的投保人。
即使王某的外公可以作为投保人且保险合同生效,王某的外公也不能指定自己为受益人。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受益人应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且需经被保险人同意。在该案中,王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父亲是其法定监护人,因此,受益人应由王某的父亲指定。王某的外公擅自指定自己为受益人的行为是无效的。
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重要要件之一,无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为了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应规定保险人有审查投保人保险利益的义务,并对违反保险利益原则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