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于打击报复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改正其行为。
2. 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打击报复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将根据法律规定对相关单位或个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 刑事追究:如果打击报复行为构成犯罪,相关单位或个人将依法受到刑事追究。
(一) 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二) 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隐匿、毁灭证据;
(三)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
(四) 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
2. 有明确被投诉的用人单位,并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由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所造成的;
3. 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4. 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根据“归口管理、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将由所在行业的主管部门管辖。
1. 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 描述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工会法》中关于工会诉讼权利的规定。工会被赋予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权利,可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并提请仲裁或诉讼。同时,当职工认为权益受侵犯时,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工会还可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返还工会经费和财产。新《工会法》为工会和劳动
聚众斗殴罪的定义、量刑标准、构成条件以及缓刑适用。聚众斗殴罪指为了报复、争霸或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量刑标准根据聚众斗殴次数、轻伤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影响程度等因素而定。构成条件主要是侵犯公共秩序,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聚众斗殴罪指为了报复、争霸等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罪则是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等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两者在构成要件、主体及主观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