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某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机械买卖合同中,约定了合同履行地和纠纷解决方式。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对方违约为由向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该案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合同约定的管辖权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应当认定无效。案件应移送到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所在地法院审理。
另一种意见认为,合同约定的管辖权符合民事诉讼法有关协议管辖的规定,应驳回管辖权异议。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符合协议管辖的构成要件。
协议管辖的构成要件包括:
根据上述要件,本案的管辖约定除了“各方所在地”是否属于几方当事人住所地之一需要进一步探讨外,其他条件都符合法律规定,应视为有效约定。
二、协议管辖应具有排他性的确定的管辖。
协议管辖的目的是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减少管辖争议,降低诉讼成本,节省时间,避免法院之间的推诿。因此,协议管辖应具有排他性的确定的管辖。
本案中的管辖约定实质上是选择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的管辖。根据合同约定“如协商不成,由各方依法向各自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虽然双方都有权提起诉讼,各自住所地的人民法院也都有管辖权,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3条的规定,一方提起诉讼并在其住所地法院立案后,另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就不能再立案,排斥了另一方住所地法院的管辖权。因此,该约定实质上是选择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的管辖。
三、最高人民法院法经(1994)307号司法解释对该约定仍具有法律约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1月27日的复函中回答了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问题。复函指出,合同双方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这样的约定可以认定为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只要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该约定就是有效的。如果当事人已经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应该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难以确定立案的先后顺序,应由两地人民法院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了,应由他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综上所述,该案中的协议管辖约定完全符合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并据此确定案件的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应驳回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管辖权异议。
合同转移管辖权对质量纠纷处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纠纷性质,管辖权的确定有所不同。对于质量纠纷中的侵权行为,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对于违约责任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合同转移管辖权需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公正处理质量纠纷。
网购纠纷的管辖法院确定原则。当事人可书面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在网购纠纷中,双方可通过书面方式选择管辖法院所在地,但需买方明确同意,否则格式条款无效。若无约定,则由《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实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的管辖确定方法。根据法律规定,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三种情形,包括改变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改变适用的规范依据以及改变处理结果。
专属管辖这一概念,它是指法律规定的某些特定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不允许其他法院处理或当事人协议变更。具体涉及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等类型的专属管辖。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港口作业纠纷由海事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纠纷则由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