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某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机械买卖合同中,约定了合同履行地和纠纷解决方式。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对方违约为由向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该案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合同约定的管辖权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应当认定无效。案件应移送到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所在地法院审理。
另一种意见认为,合同约定的管辖权符合民事诉讼法有关协议管辖的规定,应驳回管辖权异议。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符合协议管辖的构成要件。
协议管辖的构成要件包括:
根据上述要件,本案的管辖约定除了“各方所在地”是否属于几方当事人住所地之一需要进一步探讨外,其他条件都符合法律规定,应视为有效约定。
二、协议管辖应具有排他性的确定的管辖。
协议管辖的目的是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减少管辖争议,降低诉讼成本,节省时间,避免法院之间的推诿。因此,协议管辖应具有排他性的确定的管辖。
本案中的管辖约定实质上是选择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的管辖。根据合同约定“如协商不成,由各方依法向各自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虽然双方都有权提起诉讼,各自住所地的人民法院也都有管辖权,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3条的规定,一方提起诉讼并在其住所地法院立案后,另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就不能再立案,排斥了另一方住所地法院的管辖权。因此,该约定实质上是选择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的管辖。
三、最高人民法院法经(1994)307号司法解释对该约定仍具有法律约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1月27日的复函中回答了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问题。复函指出,合同双方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这样的约定可以认定为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只要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该约定就是有效的。如果当事人已经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应该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难以确定立案的先后顺序,应由两地人民法院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了,应由他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综上所述,该案中的协议管辖约定完全符合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并据此确定案件的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应驳回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管辖权异议。
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同一债权的担保物存在多个且所在地不同时如何处理,担保物权的顺序和约定以及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具体材料和程序。法院在审查实现担保物权案件时,会审查主合同效力、担保物权是否有效设立等内容,并根据不同情形作出相应处理。
中国刑事案件的特殊管辖及其适用范围。中国依据国际条约对国际罪行进行管辖,并在特定地点设立管辖法院。对于发生在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以及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案件,依据不同情况由相应地点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对于中国公民及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的犯罪,也有相应管
非涉外诉讼中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案件类型、书面形式、选择范围、确定性和单一性要求以及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的第一审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明确约定管辖法院,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合同纠纷的管辖问题,根据不同的合同类型和具体情况,规定了不同的管辖原则。包括合同双方住所地都不在约定履行地时的管辖、购销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加工承揽合同、租赁合同、补偿贸易合同的履行地点,以及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等问题。此外,还涉及保险合同纠纷、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