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7、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8、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处死刑的裁判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9、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裁定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10、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1.当事人的申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申请再审:
(1)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
(3)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4)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
(6)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法律关系在实体处理上出现了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生效判决的;
(7)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正的;
(8)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9)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
(10)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关于诉讼中止的相关内容。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不可抗拒的事由、依赖其他案件审理结果以及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诉讼将恢复进行。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审终审判决的范围,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等。同时,也阐述了民事案件再审当事人的申请条件,如违反法定程序、新证据出现等情况下可提出再审申请。
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裁定程序。当刑事案件出现中止审理的情形时,人民法院需裁定是否中止,如被告人患重病无法出庭等。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与延期审理在适用范围、适用效果和恢复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还引用了《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来详细阐述
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概念和决定顺序的法律规定。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指的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发放一定数量的行政许可。对于此类许可,行政机关需考虑如何在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确定谁能获得许可。行政机关一般按照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决定,同时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