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1、选民资格案件;
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7、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8、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处死刑的裁判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9、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裁定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10、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1.当事人的申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申请再审:
(1)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
(3)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4)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
(6)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法律关系在实体处理上出现了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生效判决的;
(7)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正的;
(8)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9)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
(10)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行政许可的分类以及相关的行政诉讼程序内容。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将行政许可分为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和登记五大类。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行政诉讼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审理和判决等方面的内容。
(一)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审查,并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
审判长宣布开庭,宣当事人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附带民事当事人等;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同时核实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收到相关文书的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
即由3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合议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其他案件都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