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终审是一种审级制度,指案件在一级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终审适用于以下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经过一审即终结,不再进行二审。
基层人民法院依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限制行为能力案件、指定监护案件、确认身份关系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等,一审终审制度适用。
一审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与二审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1. 民事案件: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但不会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的内容,也可以申请再审。
2. 刑事案件: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申诉,但不会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3. 行政案件: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可以提出申诉,但不会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1. 民事案件:
当事人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六个月内提出申请;对于《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1项、第3项、第12项、第13项规定的情况,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
2. 刑事案件:
当事人应在裁判生效之日起至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两年内提出申诉。
3. 行政案件:
当事人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两年内提出申诉。对于已生效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当事人可以在两年内提出申诉,提供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规定。
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1. 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2. 存在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
3. 用于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
4. 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5. 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
6. 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法律关系在实体处理上出现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的生效判决;
7. 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正;
8. 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9. 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规定;
10. 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1. 申请主体不符合资格;
2. 申请超过期限;
3. 裁判未发生法律效力;
4. 本级或上一级人民法院已驳回该申请人的申诉或再审申请,或已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5. 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
6.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7. 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驳回不执行仲裁裁决申请;
8. 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和确定抚养关系,除财产分割问题外不可再审。对于涉及已分割财产的判决,人民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进行审查;对于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决,当事人需要另行起诉,不能在本案中一并处理;
9. 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
10.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不可申诉或申请再审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下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参与审理的相关方,如起诉人、选举委员会代表和有关公民的参与;审判人员需听取各方陈述和辩论,审查选民资格并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审理时间需在选举日前完成,确保不影响选举工作;判决需及时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
现行立法中关于再审程序的审判程序设计的不合理性。文章指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是按照再审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审级确定的,这种方式忽视了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还讨论了再审程序在审判操作上的困难,包括依照第一审或第二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的几种情形。包括违反公开审判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以及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情形等。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发现以上情形之一时,有权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进行审判。
特别程序与调解的关系。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特定案件如选民资格案件和非讼案件的特殊程序,其适用范围有限。特别程序中不适用调解原则和其他一些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并且只在基层人民法院适用,只进行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