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协议是终结执行吗
时间:2024-12-12 浏览:8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与申请人协商一致的,是可以签订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要按协议的约定履行,那么执行和解协议是不是终结执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
一、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执行和解协议并不是执行终结,而是执行中止的一种方式。当被执行人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内容,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二、执行和解协议的条件
1. 自愿性:执行和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达成的。自愿性要求执行和解协议符合当事人的真实内在意愿,不能受到对方的威胁、欺诈或利诱,也不能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达成。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采取非法手段或不正当方式强迫对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此外,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是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协商出来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得违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 执行程序进行中:执行和解应当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前,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不属于执行和解范畴。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进行中,双方当事人愿意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合意。执行程序结束后,执行义务人的义务已经被强制履行,执行权利人的权利也已经得到实现,此时不存在执行和解问题。3. 笔录记载:尽管和解协议并非在执行人员的干预下达成,但执行人员有责任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时,执行人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这是和解协议应当具备的形式要件。通过执行和解协议,当事人可以在执行程序进行中达成一致,中止执行程序并解决争议。然而,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人有权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促进纠纷的及时解决。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扣押邮件、电报的合法性和程序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
二审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
和解协议达成后,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解协议达成后,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的、一方提交和解协议书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的。
-
执行和解协议变更程序是什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变更执行和解协议也是实施自治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就可以变更执行和解协议,变更后高人民法院提交。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转交。有关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
-
执行和解和执行外和解的区别
-
刑事和解协议未履行如何处理
-
诉前调解对方不执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