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执行和解协议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的,法院有审查义务的,主要审查是否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是否具备履行和解协议的条件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条 执行和解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1、当事人主动报告
分为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报告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和被执行人主动报告自己的财产线索。
(1)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申请执行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会尽力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虽然会有诸多不便,但申请执行人在与被执行人进行民事活动中会不同程度的掌握着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法院,法院可直接展开调查,以便快速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
(2)被执行人主动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线索。
被执行人应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不得隐瞒或提供虚假的材料。包括:工资、现金、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动产、股权和其他投资权益,以及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等。
2、法院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1)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了解被执行人的存款及信用信息;
(2)向房管部门了解被执行人的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信息;
(3)向车管所了解被执行人机动车的信息;
(4)向工商登记部门查询被执行人及相关公司、企业登记等信息;
(5)向证券公司了解被执行人的股权等信息;
(6)向公安户籍部门了解被执行人的家庭及相关信息;
(7)向被执行人的工作单位了解其收入、住房公积金等信息;
(8)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机构及小区居民侧面了解被执行人的收入、生活来源等情况;
(9)向其他有关单位、知情人员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社交活动、经营状况等信息。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解协议达成后,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的、一方提交和解协议书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变更执行和解协议也是实施自治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就可以变更执行和解协议,变更后高人民法院提交。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单位转交。有关单位和个人持有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