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如果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但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然而,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将裁定驳回起诉。
在民间借贷中,双方当事人在借款时通常不签订借款合同,仅凭借借条进行借贷。然而,借条的内容过于简单。特别是当以住房作为抵押物时,如果没有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仅凭口头约定,很容易引发纠纷。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当事人很难在法律上提供充分的证据,即便诉至法院,有时也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时,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约束债务人及时履行义务,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外,还应签订书面的反担保合同。只有这样,才能敦促债务人及时还款,保障自己的住房不被冻结或执行。
仅将自己住房的房产证交付债权人质押是不够的。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房地产抵押应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如果不办理抵押登记,可能导致抵押无效。同时,由于不办理登记,房管部门屡屡发现在民间个人借贷中存在制作假房产证作为担保的情况。
因此,房管部门提醒民间借贷抵押当事人,在发生借款时,要充分考察借款人的信用,查实借款人的房屋状况,签署所有的法律文件,并到房管部门办理相应的抵押合同登记,领取他项权证。
一起由于被告对原告某物业造成妨害而引起的纠纷。原告为某物业业主,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关系。原告发现其物业出现问题并向物业公司反映,经物业公司检查,问题由被告造成。原告多次要求赔偿并解决问题,但被告拒绝协商。因此,原告依照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提起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故意伤害罪适用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依据我国法律,是否适用取保候审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特殊情况如疾病、怀孕等,可申请取保候审。同时,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满足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义务等条件,并由公安机关执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