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7条的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调解工作规定》的规定,对于调解书的签收与生效有两种情形的规定,即“对调解书的内容既不享有又不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不签收调解书的情形”和“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形”。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调解书是否需要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需进行判断。如果调解书需要多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那么应以最后一位收到调解书并承担权利义务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调解书生效日期。
调解书的签收日可以是生效日期,也可以不是调解书的生效日期。人民法院可以在当庭告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领取民事调解书的具体日期,并在领取日签收调解书为调解书生效日期。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次日起十日内将民事调解书发送给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日期为调解书的生效日期。如果发送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意愿不一致,并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应根据调解协议裁定补正民事调解书的裁定或者送达该补正裁定的日期不算作生效日期。
当事人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当场协商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但也存在部分当事人因特定情形未到场协商,而事后予以追认的情况。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参照前述规定,应以最后一位当事人签字落款时间为调解协议的生效日。当事人申请制作调解书时,调解书的送交日不是生效日期。如果需要送达调解书,应以最后一位承担权利义务的当事人签收调解书的时间为调解书生效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申请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但调解书制作需要经过一定程序,而当事人因紧急原因无法等待正式制作的调解书,而在空白送达回证上签字的情况。由于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其在空白送达回证上签名的行为应视为已经签收调解书,而达成调解协议的时间即为调解生效日期。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调解书不能采取电子送达方式进行送达。因此,当事人通过电子方式签收调解书在法律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果调解书送达给特别授权的代理人,视为当事人签收,从而发生法律效力。
由于留置送达是一种拟制“本人”知悉诉讼文书的制度,与当事人接受自愿调解的真实意思并不符合,因此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而应认定当事人“签收”为准。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民事调解书中实体内容出现错误时的处理方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可以使用民事补正裁定对调解书中的误写、误算、诉讼费用漏写等笔误进行补正。这样可以确保调解书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中的档案销毁和涂改、伪造等行为的处理。规定明确,擅自销毁档案的行为将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或开除等处分;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处分。目的是维护档案管理的秩序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