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认定借款事实的依据。电子数据包括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以及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当事人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时,应当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
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证据的客观性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或真实存在的事实。为了确保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当事人向法庭提交的证据应当是原件或原物。如果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交原件或原物,可以提交与原件或原物核对一致的复印件或复制品。
要求向法庭提交原件或原物是因为无论是书证还是物证,其真实性都与证据载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对于书证来说,复印件更容易伪造,更难辨别真伪,原件上的文字书写印墨、书写时间等重要信息在复印件上无法体现。
物证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完全依赖于证物自身特性,因此复制件必须与原物核对一致。要求证人出庭作证、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不仅要提供原件,当事人还可以申请鉴定人、勘验人到庭质证,从某种意义上也要求提供证据的“原件”。对于电子数据来说,原件指的是电子数据最早被记录的载体。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民事审判中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并承担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如无法按时提供
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以及证据的种类和确认标准。党员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勘验笔录等,法院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认,并依法做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