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医院提起诉讼时,患者和其家属应该搜集以下证据:
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门诊病历记录了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医生的查体、诊断和处理意见等信息。而住院病历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历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和抢救结束后补记的病历资料等。这些病历是医疗过失认定的重要依据。
化验单和各种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B超结果、X片等,是医生诊断时的重要参考。对于医疗事故的认定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有些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疗人员用错药或发错药导致的。患者和家属应该保存当时所服用药品的处方笺的底方及其复印件、剩余药液和药品包装袋等。这些证据在此类案件中具有很强的证明力。
手术中切除的组织是证明手术失误的重要证据之一。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可能保存这些组织。
输血、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事故在实践中占有相当比例。剩余液是这些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在输血或输液发生后,患者应该注意保存剩余液。
医疗鉴定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受理通知书。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如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原则上,专家鉴定组至少应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主要学科的专家不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半。在鉴定会前20天之前,通知双方当事人或其委托人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
在鉴定会前1周内,通知医生、患者和鉴定专家三方。双方当事人每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对于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且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