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职工在单位受伤可以同时主张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是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工伤事故中遭受人身损害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应告知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此外,如果劳动者受到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人民法院也应予以支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该规定,只要职工受伤符合上述法定情形,不论是否由第三人侵权引起,都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兼职过程中受伤的责任承担问题。由于兼职不被视为建立劳动关系,因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能按照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兼职工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受伤由第三人造成,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该第三人或雇主承担责任。大学生兼职受伤可索要误工费,需提供收入证明和
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即法人因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根据中国的民法规定,法人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侵权行为能力。《民法通则》规定了法人可能面临的多种责任,包括产品损害责任等。同时,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也需承担民事责任,
合伙人的继承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根据年龄和精神状态,民事行为能力人被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同时精神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超市顾客摔伤时,保洁公司的赔偿规定。商场经营者需对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如未能履行导致顾客受伤,需承担侵权责任。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等,如受害人因伤致残,还可索赔残疾赔偿金等。赔偿时需提供身份、票据、伤残鉴定等材料,并需经司法鉴定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