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通过书面协议将无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的争议交给第三方进行裁决。这种裁决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在当前国际上,采用仲裁解决争议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仲裁相较于一般的友好协商更容易解决问题,裁决对双方的约束力也更大。与司法诉讼相比,仲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仲裁员多由国际贸易和法律专家担任,解决争端的速度比法院更快,仲裁费用也较低。裁决的结果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执行的,这有利于双方解决争议时的感情和气氛,也有利于未来业务的发展。
仲裁与司法诉讼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定的管辖权。当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无需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由有管辖权的法院发出传票,传唤对方出庭。而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没有法定的管辖权。仲裁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任何一方都不能迫使另一方进行仲裁。仲裁机构也不受理无仲裁协议的案件。
其次,仲裁员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而法官是由国家任命和选举的。仲裁可以按照产业惯例作出裁决,因此,对当事人来说,仲裁比司法诉讼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非强制性。在国际贸易中,当有争议的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时,一般愿意采取仲裁方式来解决争端。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一章第4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时,应当是双方自愿的,并且要达成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在国际上的一些习惯做法和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也要求当事人双方订立仲裁协议来解决争议。
关于一个钢窗厂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按时向被申请人交付了钢窗,但对方违约拒不支付货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原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费。
中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者主要处理涉及契约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后者则主要处理海事方面的争议,如船舶救助、碰撞、经营等争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两个机构均为我
经济仲裁是指仲裁机构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的经济争议上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经济仲裁的意义在于其灵活性大、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仲裁员对法律贸易方面的知识熟悉,能够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的发展,同
国际商事仲裁,又称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为国际商会常设仲裁机构。内国法院仅限于为ICSID裁决提供便利和给予司法协助。为美国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