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是指仲裁事项包含的法律关系为涉外法律关系的仲裁。涉外仲裁的特点是仲裁当事人中至少一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且所涉法律关系的标的物所在地、履行地等在外国。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在中国仲裁法中有所区别。根据中国仲裁法的规定,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需要进行区分。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事人身份:涉外仲裁的当事人中至少一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而国内仲裁的当事人均为中国自然人或法人。
2. 法律关系的性质:涉外仲裁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而国内仲裁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国内民事法律关系。
3. 法律适用:涉外仲裁适用的法律主要是涉外法律,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涉外法规等;而国内仲裁适用的法律主要是国内法律。
4. 仲裁程序:涉外仲裁的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国际法律和国际仲裁规则的适用;而国内仲裁的程序相对简单,主要遵循国内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其受理的仲裁大多为涉外仲裁案件。而地方仲裁机构如北京、上海等属于国内仲裁机构,其受理的仲裁多为国内仲裁案件。
然而,随着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也开始受理部分国内争议,而地方仲裁机构也可能受理涉外争议。因此,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划分不能仅以受理机构来划分。
最高人民法院在认定是涉外仲裁还是国内仲裁时,主要考虑所仲裁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如果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则为涉外仲裁;反之,则为国内仲裁。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