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事实孤儿与法律孤儿的区别

事实孤儿与法律孤儿的区别

时间:2024-01-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09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在对法律案件的判定时,会出现很多的孤儿,但是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事实孤儿跟孤儿之间有什么不同,容易发生混淆,那么,事实孤儿与孤儿的区别是啥?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孤儿与事实孤儿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孤儿是指未满十四周岁且丧失了父母的未成年人。而事实孤儿指的是虽然有父母,但实际上却没有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

事实孤儿的定义

事实孤儿是指在父母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失踪的孩子,或者父母双亡但有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的孩子。他们虽然有亲人存在,但却没有得到亲人的抚养和照顾。

简而言之,孤儿是指已经失去父母抚养的儿童。而事实孤儿是指虽然有父母或亲人存在,但却没有得到亲人的管教和抚养。这就是孤儿和事实孤儿之间的区别。

事实孤儿的保障政策

1.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文件,要求全国范围内建立孤儿保障制度,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对未成年孤儿进行保障。其中,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是该意见的核心要求。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合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并向所有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为了帮助地方有效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民政部、财政部随后联合发布了《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民发[2011]161号),中央财政拨款对2010年地方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进行补助,标准为东部地区每人每月180元、中部地区每人每月270元、西部地区每人每月360元。

2. 在国务院的要求和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各地的孤儿保障工作,特别是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迅速展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确定了当地的最低孤儿养育标准,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与祖父母等亲属一起生活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其中,北京市的标准最高,分别达到1600元和1400元。除了中央补助外,地方财政承担了资金的大部分。这些标准的制定意味着,我国的孤儿每年至少可以从政府领取7200元现金津贴,而在北京,儿童福利院内的孤儿每年可以领取1.92万元的津贴。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还要求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了推动地方落实这一工作要求,中央财政在下拨今年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时,提高了对各地的补助标准,补助额度达到东部地区每人每月200元、中部地区每人每月300元、西部地区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幅度超过了10%。

4.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介绍,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对提高标准进行了认真讨论,提高幅度主要考虑了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的增长情况。在中央提高补助标准的基础上,一些地方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进行了相应的工作。例如,陕西省政府将该省散居孤儿的最低养育标准从2010年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800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不同地区政审标准下,存在上述情形可能会对报考政法机关的人造成不良影响。如有配偶、直系亲属等被判处刑罚或在接受审查,报考相关政法机关时可能会受到阻碍。具体情况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政审标准而定。

  • 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承担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

  • 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情形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

  • 律师函的定义和目的
  •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差异
  •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归为累犯行为?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