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领域,孤儿是指未满十四周岁且丧失了父母的未成年人。而事实孤儿指的是虽然有父母,但实际上却没有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
事实孤儿是指在父母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失踪的孩子,或者父母双亡但有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的孩子。他们虽然有亲人存在,但却没有得到亲人的抚养和照顾。
简而言之,孤儿是指已经失去父母抚养的儿童。而事实孤儿是指虽然有父母或亲人存在,但却没有得到亲人的管教和抚养。这就是孤儿和事实孤儿之间的区别。
1.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文件,要求全国范围内建立孤儿保障制度,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对未成年孤儿进行保障。其中,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是该意见的核心要求。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合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并向所有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为了帮助地方有效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民政部、财政部随后联合发布了《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民发[2011]161号),中央财政拨款对2010年地方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进行补助,标准为东部地区每人每月180元、中部地区每人每月270元、西部地区每人每月360元。
2. 在国务院的要求和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各地的孤儿保障工作,特别是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迅速展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确定了当地的最低孤儿养育标准,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与祖父母等亲属一起生活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其中,北京市的标准最高,分别达到1600元和1400元。除了中央补助外,地方财政承担了资金的大部分。这些标准的制定意味着,我国的孤儿每年至少可以从政府领取7200元现金津贴,而在北京,儿童福利院内的孤儿每年可以领取1.92万元的津贴。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还要求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了推动地方落实这一工作要求,中央财政在下拨今年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时,提高了对各地的补助标准,补助额度达到东部地区每人每月200元、中部地区每人每月300元、西部地区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幅度超过了10%。
4.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介绍,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对提高标准进行了认真讨论,提高幅度主要考虑了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的增长情况。在中央提高补助标准的基础上,一些地方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进行了相应的工作。例如,陕西省政府将该省散居孤儿的最低养育标准从2010年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800元。
合议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宣判的时间规定。合议庭审理案件一般期限为六个月,可因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宣判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及法院。对于离婚判决,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内容。看守所应保障律师履行辩护职责所需的时间和次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包括律师向看守所出具相关证件和委托书等文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律师的权利,包括独立执业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级别管辖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有不同的管辖权,基层法院处理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处理重大和有特定性质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处理辖区内的重大刑事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处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