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可以在建筑合同中约定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工程纠纷。仲裁协议可以是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其他书面方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的效力仍然存在。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管辖由建设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确定,属于不动产纠纷的范畴。
对于没有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发生争议后没有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或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任何一方当事人,包括涉外合同的当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人民法院提起合同案诉讼时,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经过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或调解书,当事人应当履行。如果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不履行判决、仲裁裁决或调解书,对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执行。执行是指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促使义务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在遇到合同争议时,合同当事人应认真考虑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在权衡对方当事人的态度、双方合作关系、财力和人力等实际情况后,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争议解决对策。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