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法院裁决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原被执行人可以申请执行回转或解除强制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如果人民法院裁定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或者驳回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申请,执行法院应当恢复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者基于被执行人申请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原被执行人可以申请执行回转或解除强制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如果原申请执行人对已履行或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款物申请保全,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准许。如果原申请执行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如果案外人基于申请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仲裁调解书,申请执行回转或解除强制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 申请执行的法院
根据仲裁法规定,对已生效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执行。因此,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时,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另外,如果经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因此,申请执行的法院一般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二) 申请执行的形式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时,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如果书写确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由执行人员记录在笔录中。提出书面申请执行或口头申请执行时,应当说明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并附上作为执行根据的仲裁裁决书。
(三) 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不予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期限根据申请执行的主体而有所不同。如果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一年。如果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执行的期限是六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合同仲裁一般会阻止同一纠纷再次起诉,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