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达到1900余亿元,未清偿企业债券余额为2291亿元,规模远低于银行贷款。从期限上看,1年及以下的证券(短期融资券)占比为46%,10年及以上的证券占比为44%,1至10年的中期证券仅有10%。从发行方式看,短期融资券是贴现发行,企业债主要是简单的附息债券,基本谈不上金融创新。从发行人来看,完全是非金融企业一统天下,缺乏金融机构发行的以投资理财为目的的债务证券。
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状况都表明,应该尽快发展中期票据,以填补我国公司债务市场的空白。中期票据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将为我国的非金融企业提供新的直接融资渠道,而且,也将为金融企业管理资产负债表、拓展理财产品市场提供极大的便利。
鉴于中期票据的主要投资者群体是机构投资者,因此,应该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从人民银行有关短期融资券的管理办法看,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已经具有货架注册规则的基本架构,只需要在发行期限、注册有效期和发行人群体等方面另行明确规定即可。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将受到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情况,如虚开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等,所对应的不同刑罚和罚金。同时,对于单位犯罪,单位和直接责任
不开发票行为的处罚措施。根据发票管理法规,单位和个人在与外部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必须开具发票,否则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文章还提醒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要理性消费,停车、旅游和住宅买卖等方面也需注意相关法律事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印制、领购、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倒卖发票中间人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将被判处相应刑罚并罚款。文章还介绍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五种犯罪手段,以及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犯相关罪行都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