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债务人在到期时无法偿还请求偿还的债务,由于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支付。不能清偿的要件包括:
1. 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判断债务人是否具备清偿能力,一般综合考虑其财产、信用和劳务等因素。债务清偿通常是通过支付货币或财产来实现;以信用方式清偿债务主要指债务人借新债还旧债,或者协议延期偿还债务;以能力方式清偿债务主要指债务人提供劳务、技能服务等以抵消货币清偿债务。当债务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无法清偿债务时,即构成丧失清偿能力。判断缺乏清偿能力应以客观状态为准,即缺乏清偿能力并非债务人出于主观不愿或恶意拒绝支付,而是客观上无法支付。
2. 债务人无法清偿的是已到偿还期限的债务:债务必须是无争议或已有确定名义的债务,并且已到偿还期限。
3. 债务不限于以货币支付为标的,但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评价的债务:否则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没有实际意义。
4.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持续无法清偿,而不是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导致暂时停止支付。
5.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的客观财产状况,不依赖于其主观认识或表示,应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裁定。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其关注点是资产债务的比例关系,仅以实有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计算时不考虑是否到期。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通常已经资不抵债。然而,在债务人帐面资产仍超过负债时,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可能导致对到期债务缺乏现实支付能力而无法支付,这也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况。但是,在债务人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借贷等信用方式还债,就不一定会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资不抵债与不能清偿并不相同,新破产法将其并列作为破产原因的构成要件。可以形象地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现金流标准,资不抵债是资产负债表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才能对该企业申请破产或宣告破产。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企业申请破产的条件和要求。企业申请破产的条件包括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无法偿还的客观财产状况,资不抵债则是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企业才能申请破产或被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