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11-10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在是法治社会,法律是指南针,也是尺子,它为我们设定行为准则,也为我们明确行为方向,在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今,你是否也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是什么有疑问呢?下面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吧!
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时起算。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始于权利人知晓或应当知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点。然而,如何确定权利人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具体时刻呢?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确认方法:1. 对于未确定清偿期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提出请求的时间起算;而对于确定了清偿期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从清偿期限届满的时候起算。2. 对于附有停止条件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条件实现的时候起算。因为在条件实现之前,权利人的权利仍然是不可行使的期待权。3. 对于损害赔偿请求权,需要根据请求权产生的事实性质来确定诉讼时效期间: - 对于因债务不履行而产生的债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不履行的时间起算。 - 对于因人身伤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68条的规定,如果伤害明显可见,诉讼时效期间从受伤害之日起算;如果伤害当时未被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诉讼时效期间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 对于其他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晓或应当知晓其权利受损害以及侵害人身份的时间起算。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最长容忍期限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如果诉讼时效期间超过20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类似的规定也存在于继承法等其他法律中,即将最长容忍期间的起算点设定为权利被侵害之时,完全将时效期间客观化,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状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超过一年有效吗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问题。这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或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方面,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当事人可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同时,当事人应在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期间内如有主张权利等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中
-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间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间问题。在案例中,王某作为债务人,将自己的房屋赠与儿子并办理了赠与公证。由于王某的赠与行为已经超过五年,其撤销权已经消失。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诉讼时效期间、撤销权的行使时间限制等。最终结论是,债权人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行
-
什么行为会中断诉讼时效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
-
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规定
-
透支信用卡欠款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