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诉讼时效的不良资产不受法律保护,即法院不受理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不良资产争议问题。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则依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则依照其规定执行。
超过二十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政策性剥离是指国家根据严格的政策规定,对不良资产的剥离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资金清算采取特定的方式,包括以银行省级分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驻各地办事处为基本清算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次完成。国有银行按照不良资产的帐面价值和表内利息从国家财政取得对价。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因此不应按照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对待。因此,由此引发的国有银行与资产公司之间的纠纷,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其他受让人直接起诉银行的亦不宜受理。
商业性剥离是通过招投标等完全商业化方式完成的剥离。在这种方式下,剥离的过程完全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双方或通过竞买方式确定价格,银行不是从财政上取得对价,而是从收购人处取得交易对价。目前,许多银行与资产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商业化资产剥离的运作。在这种方式下,应按照民事法律关系对待,并依照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处理。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信用贷款诉讼的起诉时效为三年,自出借人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